徐俊戏剧作品 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
日期:2024-11-08 至 2024-11-10
场馆: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
价格:1280,1080,880,680,580,380
场次:
票档:
数量:
合计:

徐俊戏剧作品 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

时间2024.11.8-11.10  19:30
剧场: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票价:380/580/680/880/1080/1280
微信订票:18515362586
电话订票010-66552100,010-66552258
 

徐俊戏剧作品

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

北京站主办单位:中演演出院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演出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

演出时间︱2024年11月8日   19:30

                 2024年11月9日   14:00 19:30

                 2024年11月10日  19:30

演出时长︱演出全长约200分钟(含中场休息20分钟)

演出票价︱1280/1080/880/680/580/380/280

 

 

【剧目简介】

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由上海徐俊戏剧艺术中心制作,根植东西方跨文化戏剧语境,深度聚焦传统伦理价值与现代个体表达;舞台艺术家强强联袂,演出阵容群星璀璨,巅峰呈现恢弘史诗“春秋”。

源自两千六百多年前的故事,在传承与流变中成就了一部充满哲学思辨性、历史厚重感和文学丰满性的环球戏剧经典,是对人的存在问题从未间断的根本叩问。《赵氏孤儿》以原创音乐剧的艺术形式融合现代创造,在跌宕的悲剧故事中呈现家与国、宗族与个人的羁绊,心灵与肉体、情感与理智的悖反,正义与牺牲、意志与命运的抗争,激荡出人性最深处的崇高与永恒。

 

剧情简介】

寒冽的刀剑划破沉重的哭祷,远村的烛火晃动慈爱与温柔。名门显赫的赵氏家族,翻覆朝野的权势之臣、初为人父的草泽医生,在命运的重重山门间自觉寻觅出路。程婴、屠岸贾、赵氏孤儿等一众人物剥离符号,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重回故事,在牺牲与复仇的选择中再临当下,抗衡或妥协、孤独或沉默,悲悯或爱怜,慨然或屈辱,在无数个瞬间之中向我们而来。复仇之刃,救赎之刀,缘何提起,又该何其所向?

【出品单位】

上海徐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上海东虹桥剧院管理有限公司

【制作单位】

上海徐俊戏剧艺术中心

【北京站主办单位】

中演演出院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主创团队

原著/纪君祥

话剧改编/詹姆斯·芬顿

中译/金圣华、彭镜禧

音乐剧改编、导演/徐俊

作曲、音乐总监/金培达

作词/梁芒

制作人/俞惠嫣

联合制作人/沐海云

舞美设计/谭韶远

灯光/光影媒体总设计/萧丽河

造型设计/张叔平

化妆设计/范丛博

舞蹈设计/李辰川

声乐艺术总监/王作欣

主视觉设计/庞浩

音响设计/王南南

道具设计/黄裕国

技术总监/郝宇

文学统筹/荣玉

宣传营销/王雪莹

 

主要演员

程    婴      郑棋元

屠 岸 贾      何亮辰

程    勃      徐均朔

程子灵魂      赵凡嘉

晋国公主      薛佳凝 / 朱  芾

程    妻      朱梓溶 / 徐  梦

公孙杵臼      庞盛之 / 赵禹钧

魏    绛      胡超政

赵    盾      陈  韬

韩    厥      宗雪健

宫    女      谢馨仪

演  员

郑思文 马灵奇 陈  薇 申  帅  海育铭 黄文珏 沈浩然 王伟夫 宋现潭 严泽慧 杨  子 王俊中 张家来  李  程  项雨涵   陈煜文 梁博涵

 * 实际演出卡司以现场为准

 

媒体评论

“音乐剧的舞台综合语汇紧扣核心矛盾,将“悲剧美学”呈现到了极致。”

——《人民日报》

 

“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这部中国原创音乐剧终于以深入浅出的唯美方式解释清楚了为何中国人可以做到‘以命抵命’的深层次原因,那就是流淌在血脉里千百年来不息的,对善良、大爱、正义的崇敬和恪守。”

——《新民晚报》

 

“音乐剧《赵氏孤儿》在上海热演,好评如潮。它不仅代表了华语音乐剧新一波浪潮,也让观众再次看到,中国戏剧丰沛的文化意象和磅礴的精神力量。”

——《解放日报》

 

“作为今年最受关注的音乐剧之一,‘赵氏孤儿’话题屡次冲上热搜,连续多日一票难求的盛况一扫原创音乐剧票房低迷的景象。被誉为“东方哈姆雷特”的《赵氏孤儿》,在经历戏剧、歌剧、戏曲、影视等体裁改编后,在音乐中续写传奇。”

——《文汇报》

 

“《赵氏孤儿》此次包括张叔平、金培达等在内的幕后阵容,及明道、薛佳凝、郑棋元、徐均朔等结合了影视与音乐剧演员的表演班底,在剧作的当代性编排基础上完成的合作,一改过往观众对国产音乐剧文本及舞台呈现的积弱观感。这固然是先在地得益于典范级别的原作,整个调度相当复杂的表演空间,亦处理得合晒合尺。这也是对剧作文本理解与行践的过程,放置在国产音乐剧创作的历史坐标上,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北青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