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舞蹈剧场《我再次呼吸》
日期:2024-07-06 至 2024-07-07
场馆: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价格:280,220,160
场次:
票档:
数量:
合计:
刘岩舞蹈剧场《我再次呼吸》 
演出时间:2024.07.06-2024.07.07
演出剧场: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票价:280/220/160
微信订票:18515362586
电话订票:010-66552100,010-66552258
 
《我再次呼吸》是由瑞士艺术家亚历山德罗·斯基亚塔雷拉(Alessandro Schiattarella)与中国舞蹈家刘岩共同创作的中瑞合作舞蹈剧场,《我再次呼吸》融合了两位编舞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生命经验,通过“手”这条共同的线索,探索了舞蹈中的包容与创造,生命中的限制与自由。
 
 
 
对亚历山德罗来说,手作为表达的载体发挥了变革性的作用,但这种蜕变只有当艺术家拥抱它们脆弱中的美的时候才发生。因为从15岁起,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就开始削弱他双手的力量,需额外努力使他的双手与所处的主流舞蹈世界所规定的功能和美学规范保持一致。作为当时芭蕾舞界的一颗冉冉新星,双手的病变迫使他不得不重新调整其舞蹈生涯的方向。而随后正是对双手的重新接纳与自我和解才使得他的艺术生涯有了与众不同并充满深刻力量的新发展。
对刘岩来说,凭借自身舞蹈功力年少成名后,经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事故而不得不坐上轮椅,这次生命的重大变故成为了她的人生和舞蹈生涯的挑战。在这之后,手舞成为她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也成为了她学术研究的焦点,在其作品中有探讨手舞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位置,也有探讨佛教手印与中国古典舞之关系。


在《我再次呼吸》这部作品中,艺术家围绕“手”进行对话、编创,他们将在创作中共同定义手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从亚历山德罗先前的作品和刘岩的研究中汲取元素,如亚历山德罗对意大利那不勒斯民间手势的使用、刘岩对中国古典舞手舞和手印的进一步创作,充分结合中西方古典与现代舞蹈之精髓。
手是他们表达自我的语汇,而呼吸本是他们通过舞蹈来感知世界的一种状态。两位艺术家以久违的舞者身份再次登上舞台,再次出发,破而后立,接纳自我后又拥有了对人类的爱,如破出水面后的一次温和而深邃的呼吸。他们从成长、成名、经历磨难和低谷到再次找到生命力的相似经历,唤醒了对自我“本质”的自发询问,引发了对同理心、脆弱、美、爱与平等概念的共同探讨,并通过跨文化交流和舞蹈语言的探索,共同构筑了一条通往精神自由的道路。
《我再次呼吸》将于7月6日、7日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首演,由身身不息制作,瑞士文化基金会特别支持。


编舞&舞者:亚历山德罗·斯基亚塔雷拉(瑞士)、刘岩(中国)

制作人&舞蹈构作:葛慧超
音乐作曲:李博&张咏
影像设计:李梓涵
灯光设计:刘恒志
舞台监督:赵冰清
执行制作:王梓雯
排练统筹:程喆
排练剧照拍摄:孙珂
海报及宣传照拍摄:冯巍
海报设计:yang

制作单位:北京身身不息文化交流中心
支持单位:瑞士文化基金会、北京舞蹈学院、刘岩吾舞创研室、保利文化
媒体支持&海报及宣传图片来源:《 Life and Arts 集锦 》

 
亚历山德罗·斯基亚塔雷拉编舞
  舞蹈家、编舞、影像艺术家,现居瑞士,15岁患上平山症——这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使他的手部力量慢慢减弱。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在艺术领域的探索,他先后在洛桑贝嘉芭蕾舞团、日内瓦大剧院芭蕾舞团、鹿特丹斯卡皮诺芭蕾舞团、伯尔尼康采恩剧院、巴塞尔芭蕾舞团等国际知名舞团中担任舞者。
  从2015年至今,一直得到巴塞尔市文化委员会的支持。最近一部作品《奥特罗夫》(Altrove)曾受邀去往多个国际艺术节演出,以传记视角编排的独舞作品《告诉我它在哪儿》(Tell me where it is)演出时长长达一整夜,效果颇为震撼。此外,曾凭借视频编舞作品《Mani-Cure》(2015)获得舞蹈影像大赛电影奖。
  斯基亚塔雷拉的舞蹈研究自2015年以来一直深入残障领域。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残障议题、跨文化视角和社会包容性。在欧洲、亚洲和非洲已举办并分享过关于“包容性实践”的工作坊。

刘岩编舞
  中国青年舞蹈家,现任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本科,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专业博士。“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奥运会开幕式中唯一独舞《丝路》的A角演员。
  2008年,奥运会彩排时受伤。受伤后,成为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师,开的第一门课是《中国古典舞手部动作与印度古典舞手部动作比较研究》。后来,她将这方面的研究扩展,有了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她研究了中国聋人的手语、佛教手印、京剧以及梨园戏手部动作等三大体系。从手部舞蹈研究古典舞,这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方向。
  2010年建立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刘岩文艺专项基金,致力为弱势群体儿童提供舞蹈美育课程,点燃儿童艺术梦想,并开办“天使的微笑“儿童公益摄影展等。
  由刘岩执导的舞剧有《京宴》《蓝色裙摆》,《蓝色裙摆》曾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
 
 
亚历山德罗·斯基亚塔雷拉舞者
  舞蹈家、编舞、影像艺术家,现居瑞士,15岁患上平山症——这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使他的手部力量慢慢减弱。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在艺术领域的探索,他先后在洛桑贝嘉芭蕾舞团、日内瓦大剧院芭蕾舞团、鹿特丹斯卡皮诺芭蕾舞团、伯尔尼康采恩剧院、巴塞尔芭蕾舞团等国际知名舞团中担任舞者。
  从2015年至今,一直得到巴塞尔市文化委员会的支持。最近一部作品《奥特罗夫》(Altrove)曾受邀去往多个国际艺术节演出,以传记视角编排的独舞作品《告诉我它在哪儿》(Tell me where it is)演出时长长达一整夜,效果颇为震撼。此外,曾凭借视频编舞作品《Mani-Cure》(2015)获得舞蹈影像大赛电影奖。
  斯基亚塔雷拉的舞蹈研究自2015年以来一直深入残障领域。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残障议题、跨文化视角和社会包容性。在欧洲、亚洲和非洲已举办并分享过关于“包容性实践”的工作坊。
 
刘岩舞者
  中国青年舞蹈家,现任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本科,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专业博士。“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奥运会开幕式中唯一独舞《丝路》的A角演员。
  2008年,奥运会彩排时受伤。受伤后,成为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师,开的第一门课是《中国古典舞手部动作与印度古典舞手部动作比较研究》。后来,她将这方面的研究扩展,有了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她研究了中国聋人的手语、佛教手印、京剧以及梨园戏手部动作等三大体系。从手部舞蹈研究古典舞,这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方向。
  2010年建立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刘岩文艺专项基金,致力为弱势群体儿童提供舞蹈美育课程,点燃儿童艺术梦想,并开办“天使的微笑“儿童公益摄影展等。
  由刘岩执导的舞剧有《京宴》《蓝色裙摆》,《蓝色裙摆》曾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