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幽香暗浮,梅绽古祠,曲韵流芳。在承载着三百年梨园烟雨、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的正乙祠戏楼,一场集结昆曲艺术巅峰力量的盛宴即将上演。
梅,是坚贞的象征,亦写照昆曲的幽雅风骨。本次演出特邀四位中国戏剧表演艺术顶尖荣誉“梅花奖”得主——袁国良、顾卫英、刘巍、魏春荣,联袂呈现四折风格迥异、意蕴深厚的经典昆曲折子戏,于这座京城最美的纯木古戏楼中,邀您共赏“梅”之百态,聆听穿越时空的雅韵清音。
《千忠戮·搜山打车》剧情简介
明初燕王朱棣篡位,建文帝遇难,携翰林程济乔装一僧一道逃出京城,隐居云南鹤庆山十六年。朱棣令严震直捉拿建文帝打入囚车,解往京城。程济得知,追踪前往,以言语打动严震直,感动众军士,严震直愧悔,打破囚车,后自刎。程济救建文帝再度远逃。
《牡丹亭·寻梦》剧情简介
杜丽娘牵挂梦中之情,背着春香,悄向花园深处去寻梦。梦中的一草一木是那样的温馨;而现实中的一亭一台又是如此的荒凉。她顷刻间寻到了,瞬间又失落了。面对着大梅树,她暗暗地立下誓愿:死后得葬于这梅树之下,幸也。
《小放牛》剧情简介
春天,桃红柳绿景色秀丽。放牛的牧童正在吹着短笛,邻村少女骑着驴儿走来,二人对唱山歌。载歌载舞,表达了少年男女的喜悦心情。
《长生殿·絮阁》剧情简介
唐明皇宠爱了杨贵妃后,冷淡了梅妃。一夕,偶召梅妃,重叙旧情。杨妃赶至,明皇托词有恙,需要静养。但被杨妃发觉了翠钿、凤舄,揭穿了真相,于是惹起爱情风波。明皇无奈,只得自认错误,好言慰之。
从《千忠戮·搜山打车》对家国大义的慷慨悲歌,到《牡丹亭·寻梦》中青春情愫的缠绵悱恻,从《小放牛》市井田园的清新欢愉,到《长生殿·絮阁》里帝王后宫的婉转情思……四折戏文,彰显昆曲“百戏之祖”的博大精深。在正乙祠这座曾见证昆曲辉煌的古老戏台之上,四位顶尖艺术家将以其炉火纯青的技艺与深刻入微的角色刻画,带领观众沉浸于昆曲艺术的至美之境。
古祠逢佳期,赏梅听雅音。让我们相约正乙祠,在这座历经沧桑的艺术殿堂里,感受昆曲穿越时光的不朽魅力,共赴一场由“梅花”名家倾情奉献的视听盛宴。
主演介绍
袁国良,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中共党员,艺术硕士。昆曲中青年老生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戏剧家协会理事。师承昆剧表演艺术家计镇华,陆永昌。代表大戏:《孔子之入卫铭》《赵氏孤儿》《烂柯山》《汉宫秋》《曹雪芹》《十五贯》《寻亲记》等。代表折子戏:《搜山打车》《开眼上路》《卖书纳姻》《弹词》《扫松》等。曾获上海市“优秀文艺工作者奖”;宣传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五四青年”奖章;北京市“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称号;“精神文明建设奖”;领衔主演《赵氏孤儿》获得“北京文学艺术奖”;第十五届、第二十三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提名奖”“主角提名奖”;第三、四、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
顾卫英,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工昆曲闺门旦、正旦。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文旅部优秀专家,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硕士,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西城区青联委员,曾任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昆曲教授。先得“继”字辈老艺术家柳继雁先生启蒙,之后成为首届梅花奖榜首获得者、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继青先生的入室弟子,又深得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获得者张静娴先生之真传,以及北昆韩派传人林萍先生和北派名师张国泰先生亲授北派剧目。同时师承梁谷音、王奉梅、沈世华等前辈昆曲表演艺术家以及京剧名师李玉芙和张晶等。常演剧目有《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烂柯山》《白蛇传》《狮吼记》《琵琶记》《蝴蝶梦》原创剧目《李清照》《林徽因》等。曾获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表演奖、获两届戏曲红梅奖金奖、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刘巍,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工娃娃生、武生。北方昆曲剧院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北京京昆振兴协会副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会员。擅演《白兔记·咬脐郎》《清浊宝玉》《大明太子》《夜奔》《寄子》《出猎》《小放牛》《女弹》《芦花荡》《石秀探庄》《罢宴》《花婆》《相约相骂》《见娘》等众多剧目。1989北京市青年演员调演表演奖,1993北京市凤仪杯大奖赛获表演奖;1994全国昆曲大奖赛获表演奖;2000首届中国昆曲艺术节获表演奖;2007中国昆剧十佳演员奖;2009北京市戏曲红梅大赛金奖;2009中国戏剧红梅金花奖;2015年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魏春荣,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工闺门旦。北方昆曲剧院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市第十三、十四届政协常委委员、民主促进会会员、西城区区委委员、梅花奖获得者、中宣部“文化名家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北京市昆曲非遗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演剧目《牡丹亭》《玉簪记》《奇双会》《南唐遗事》《宦门子弟错立身》《琵琶记》《义侠记》《长生殿》《关汉卿》《西厢记》《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续琵琶》《春江花月夜》《狮吼记》《救风尘》《国风》《李佩先生》;导演剧目《焚香记》《梵宫缘》等。曾在20多个国家进行演出交流活动。
正乙祠戏楼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戏楼建立之初,是以演昆曲为主的,后见证了京剧艺术的诞生。正乙祠是北京为数不多保留至今基本完好无损的纯木质戏楼,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又称“京城最美古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