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制作威尔第歌剧《奥赛罗》
演出时间:2025.10.25 ~ 2025.10.26
演出剧场:北京艺术中心 - 歌剧院 查看座位图
剧场地址: 北京市通州区绿心路1号院1号楼、2号楼
演出时长:约160分钟(含1次中场,20分钟)
票价:380/580/780/880/1080
微信订票:18515362586
电话订票:010-66552100,010-66552258
主演:
瓦莱里·捷杰耶夫指挥
马林斯基剧院艺术总监
瓦莱里·捷杰耶夫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这位指挥大师是圣彼得堡指挥流派的杰出代表,师出传奇指挥大师伊利亚·穆辛。捷杰耶夫早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求学时,就摘得世界超一流的卡拉扬指挥大赛与莫斯科全苏联指挥大赛的桂冠,并被邀请加入基洛夫(现为马林斯基)剧院担任助理指挥。1978年1月12日首次以指挥身份演奏了普罗科菲耶夫歌剧《战争与和平》。1988年他成为该剧院歌剧团的艺术总监,并自1996年起担任剧院的院长及艺术总监。
捷杰耶夫掌舵后,开始创办作曲家周年纪念的重大专题音乐节,并逐渐形成传统。1989年他成功举办了纪念穆索尔斯基150周年音乐节,1990年柴科夫斯150周年音乐节,1991年普罗科菲耶夫100周年音乐节,1994年科萨科夫150周年音乐节。这些音乐节不仅演奏过那些脍炙人口的曲目,还将一些不为人知的佳作搬上舞台。到21世纪,捷杰耶夫延续传统继续举办纪念音乐节。2006年,肖斯塔科维奇100周年音乐节;2015年举办了柴科夫斯基175周年音乐节,2016年第三次举办普罗科菲耶夫纪念音乐节,2019年纪念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辰175周年,2022年纪念罗迪恩·谢德林诞辰90周年。
在捷杰耶夫的不懈努力之下,马林斯基剧院让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重获生机。1997年,沉寂了80年的歌剧《帕西法尔》重回舞台,1991年《罗恩格林》复排,2003年大型四部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全部上演。这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指环”四部歌剧首次完整在俄罗斯上演,并且是俄罗斯首部以德文原版上演的歌剧。这四部歌剧不仅在俄罗斯广受赞誉,在美国、韩国、日本、英国、西班牙等地都大获成功。此外,剧院的保留剧目还有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与《漂泊的荷兰人》。
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捷杰耶夫的带领下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歌剧和芭蕾舞作品,乐团还广泛演奏贝多芬、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马勒、西贝柳斯、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以及柏辽兹、布鲁克纳、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理查德·施特劳斯、斯克里亚宾、拉赫马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弥赛亚、杜蒂留斯、乌斯特沃尔斯卡娅、谢德林、坎切利等许多伟大作曲家的交响作品。
马林斯基剧院在捷杰耶夫带领下逐渐成为重要剧目和音乐会主办地。2006年马林斯基音乐厅开幕,2013年新马林斯基剧院开幕,2016年1月起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马林斯基滨海分院也正式开幕。在捷杰耶夫的主持下,剧院还拓展了其他业务,例如传媒与唱片录制。2009年创立的马林斯基唱片厂牌的作品都在该音乐厅进行录制。至今,马林斯基唱片厂牌已发行超过30张大碟,获得媒体与公众的盛赞。
除了多年以来密集活跃的国际活动,捷杰耶夫同时专注于在俄罗斯国内特别是马林斯基剧院的工作。1991年捷杰耶夫在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首次上演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都诺夫》,1993年在考文特花园皇家剧院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叶甫盖尼·奥涅金》,1994年登上大都会与普拉西多·多明戈合作了威尔第的《奥赛罗》。1997年,世界和平交响乐团创始人乔治·索尔第去世后,捷杰耶夫开始率领该乐团演出。此外他还同柏林爱乐乐团、巴黎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纽约爱乐、洛杉矶爱乐、芝加哥交响、克利夫兰管弦、旧金山交响、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交响乐团等诸多声明显赫的交响乐团有着紧密的合作。1995年到2008年,捷杰耶夫担任鹿特丹爱乐乐团首席指挥,随后担任乐团荣誉指挥。2007年到2015年期间,他担任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从2015年到2022年,这位大师领导慕尼黑爱乐乐团,从2018年到2022年领导韦尔比耶音乐节管弦乐团。
捷杰耶夫创办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国际艺术节和音乐节,包括一年一度的“白夜之星”音乐节(1993),2009年被列入世界十大音乐节之一;莫斯科复活节音乐节(2002)、芬兰米凯利音乐节、荷兰鹿特丹音乐节和慕尼黑的360度音乐节。2011年起他开始担任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组委会主席。捷杰耶夫十分注重与年轻音乐家合作。在全俄罗斯合唱协会的基础上,捷杰耶夫又创立了俄罗斯儿童合唱团。该合唱团在新马林斯基剧院首次亮相后,便在莫斯科大剧院以及在索契举办的第二十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盛大的闭幕仪式上演出。从2013年到2022年,他执棒了美国国家青年交响乐团,并与德国石荷州音乐节、瑞士韦尔比耶音乐节以及札幌太平洋音乐节等各大音乐节青年乐团定期合作。2015年起马林斯基剧院开办了以儿童以及青年乐团为主的 “NEXT”艺术节。
瓦莱里·捷杰耶夫的音乐造诣和公众影响力为他赢得了很多奖项与头衔。他曾先后三次获得俄罗斯国家奖(1993、1998、2015);1996年荣获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头衔;2013年获得俄罗斯“劳动英雄”称号;2003年与2008年荣获“祖国功勋”勋章。2016年荣获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2017年荣获俄罗斯国防部文化艺术奖等。除此之外还获得了亚美尼亚、保加利亚、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法国和日本的国家级奖项。
强卡洛·德·莫纳科导演
强卡洛·德·莫纳科是著名男高音马里奥·德·莫纳科之子。
1964年,他在意大利的锡拉库萨市导演了《参孙与达莉拉》(由马里奥·德·莫纳科担纲主演),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出任舞台导演。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德国,先后担任了维兰德·瓦格纳、冈瑟·仁纳特以及沃尔特·费尔森斯坦等人的助理。之后,从1970年到1973年,他在乌尔姆担任首席导演。在这里,他上演了大概15个剧目。1986到1988年,他担任意大利马切拉塔歌剧节的总经理;1992到1995年,他出任波恩歌剧院的总经理;1997年到2001年,他担任法国尼斯歌剧院的总导演。
在强卡洛·德·莫纳科担任总导演期间,他的人气直线飙升,成为同时代舞台导演中最重要、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他在世界各大城市的知名剧院都上演过剧目,并与歌剧界最显赫的指挥家和舞美设计师都合作过。值得一提的是,他能够流利地使用五种语言,掌握的歌剧剧目超过100个,并且全部能够用这些歌剧的原始语言进行演绎。
1991年,他受邀到大都会歌剧院导演《西部女郎》。之后,他又在大会歌剧院导演了《斯第费利奥》、《蝴蝶夫人》、《西蒙·波卡捏拉》以及《命运之力》,并因此获得了美国威尔第研究学院颁发的荣誉勋章。这些在大都会歌剧院上演的剧目后来都被拍成了电影在全世界各地播放。此外他还获得过无数的奖项。2009年他开始担任特内里费歌剧节的艺术总监。
威廉姆·奥兰迪舞美设计
曾担任国家大剧院多部作品的舞美设计师,包括《托斯卡》(2011版),《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奥赛罗》《乡村骑士》《丑角》《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
威廉姆·奥兰迪毕业于米兰美术学院,曾为多部歌剧设计舞美和服装,其中包括阿尔贝托·法西尼于那不勒斯圣卡洛歌剧院导演的《游吟诗人》、洛伦佐·马利亚尼于帕尔马歌剧院执导的《唐·卡洛斯》和《唐璜》,以及其它许多轻歌剧作品。
此外,他还为阿尔贝托·法西尼导演的作品担任舞美和服装设计:如帕拉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东京新国立剧场的《游吟诗人》和《维特》,都灵皇家歌剧院的《诺玛》。
1997年,他开始与吉尔伯特·德弗洛展开定期合作,日内瓦大剧院上演的利贝曼的《森林》标志着他们合作的开始。此后相继合作了《阿伊达》《波佩阿的加冕》《卡门》等多部歌剧并于2005-06演出季为巴士底歌剧院打造了新版《三个橙子的爱情》。
2002-03两季中,他为苏黎世歌剧院上演的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马斯奈的《泰瑞莎》、威尔第的《弄臣》和蓬基耶利的《歌女乔孔达》以及2006年维罗纳露天剧场上演的《乡村骑士》和《丑角》进行了设计。
他最近的作品包括洛伦佐·马利亚尼导演的布里顿的《旋螺丝》、萨翁林纳音乐节上演的《梅菲斯托》、巴塞罗那利赛欧大剧院演出的威尔第《游吟诗人》,并与弗朗哥·里帕·迪梅亚纳导演合作了帕勒莫马西莫歌剧院的《阿依达》。
海苏斯·路易兹服装设计
曾在国家大剧院版歌剧《托斯卡》《漂泊的荷兰人》中担任服装造型设计。
海苏斯·路易兹生于西班牙科尔多瓦市,持有马德里孔普卢顿大学的艺术史学位、马德里巴伦西亚科技大学的设计学位以及皇家音乐学院音乐作曲学位。在获得有着全国第一大赛之称的“奥维耶多城”舞台设计奖之后,他加入了在香港艺术节上演的莫扎特歌剧《魔笛》的创作组,担任舞台设计和服装设计,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他对各种舞台艺术均有研究:戏剧、芭蕾、弗拉门戈、歌剧、音乐剧、电影等等。他对歌剧最是情有独钟,已经参加过50多部歌剧的创作。
他参加过许多知名剧院和重大音乐节的创作:马德里皇家剧院、巴塞罗那利塞奥大剧院、巴黎夏特勒剧院、佛罗伦萨五月花剧院、毕尔巴鄂尤斯卡尔杜那宫、伦敦萨德尔斯韦尔斯、巴伦西亚的索菲亚王妃艺术宫等等。他近期参加的项目包括:萨韦里奥·梅尔卡丹特的歌剧《I Due Figaro》,该剧将在萨尔茨堡音乐节及皇家歌剧院里上演,由里卡尔多·穆蒂指挥;以及在马萨达音乐节上与强卡洛·德·莫纳科大师合作的《参孙与达莉拉》。
韦尼乔·凯利灯光设计
曾担任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托斯卡》《费加罗的婚礼》《漂泊的荷兰人》《假面舞会》《罗恩格林》《奥赛罗》《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游吟诗人》《乡村骑士》《丑角》《阿依达》《西蒙·波卡涅拉》《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及原创歌剧《冰山上的来客》的灯光设计。
韦尼乔·凯利于1974年至1979年受聘于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1979年至1989年加入米兰比克剧院;从1989年起,他与萨尔兹堡音乐节、香榭丽舍剧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威尼斯凤凰歌剧院、阿姆斯特丹歌剧院、罗马歌剧院、马德里皇家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等著名剧院开始合作。此外,他还在米兰新美术学院和斯卡拉职业学校教授剧场灯光设计。
塞尔乔·梅塔里多媒体设计
1986年创建了Ideogamma公司,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现在Ideogamma已经成为虚拟视觉设计行业的引领级成员。
他的创意来自于对艺术源源不断的追求和动力,创作成果不仅仅拘泥于技术层面的完美实施,更获得了与之经常合作艺术大家们的肯定,如乌戈·德·安纳、强卡洛·德·莫纳科、丹特·费雷蒂、达里奥·福弗里杰利奥、林赛·肯普、威廉姆·奥兰迪、玛格丽特·帕里、皮埃尔·阿里、詹尼·夸兰塔、卢卡·隆科尼、彼得·斯坦、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等。
在他三十年成功的职业生涯中,塞尔乔·梅塔里的创作足迹遍布世界一流的演出场所,作品达450余部。塞尔乔·梅塔里与国家大剧院合作创作了包括《漂泊的荷兰人》《假面舞会》《罗恩格林》《奥赛罗》《纳布科》《游吟诗人》《诺尔玛》《威廉·退尔》《冰山上的来客》《阿依达》《西蒙·波卡涅拉》《参孙与达丽拉》《水仙女》《麦克白》《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等在内的多部艺术作品。
萨尔瓦托雷·卡普托合唱指挥
意大利著名合唱指挥。多次担任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合唱指挥,包括1999年于佛罗伦萨、2005年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及2011年于那不勒斯与内罗·桑提的合作。
2000年3月至2004年12月期间,曾在弗洛伦萨市立歌剧院担任约瑟·路易斯大师的助理,指导弗洛伦萨合唱团。2005年2月起,受提托·卡博比安寇大师邀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科隆大剧院担任合唱指挥,成为继图里欧·博尼、罗马诺·甘朵菲和维多里欧·斯库里之后,第四任担任此要职的意大利指挥家。2007至2009年间,卡普托在科隆大剧院艺术学院担任歌剧剧目教授。
2009年9月,受詹尼·坦古奇大师和凯撒·玛卓尼大师的邀请,于那不勒斯的圣·卡洛剧院担任合唱指挥。期间,卡普托带领圣·卡洛剧院合唱团演绎了包括威尔第的《强盗》《西西里晚祷》,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莱翁卡瓦洛的《丑角》,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以及格什温的《波吉与贝斯》等,均获得了业界和观众的好评。2014年8月,受智利圣地亚哥市立剧院的邀请,指导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合唱部分,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4年7月,赢得了由法国波尔多大剧院主办的国际公开赛,并受聘担任合唱指挥,与马克·明可夫斯基一同工作。
卡普托曾在世界各地工作过,包括阿根廷、加拿大、智利、中国、埃及、法国、日本、墨西哥、阿曼、俄罗斯、西班牙、美国和乌拉圭等。卡普托曾与众多享有盛誉的指挥家合作过,如:阿巴多、巴托勒迪、贝尼尼、波宁吉、康伦、郑明勋、盖尔梅蒂、路易索缇、路易西、梅塔、明可夫斯基、穆蒂、欧伦、小泽征尔、伦泽缇、桑缇、斯坦伯格和塔特。
《奥赛罗》是歌剧大师威尔第令人惊叹的天才作品,剧本改编自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歌剧将莎士比亚原著中的情节和人物转译成了极富戏剧性的音乐,集中体现了威尔第几十年的创作经验,堪称威尔第歌剧作品中最具深度之作,被认为是莎翁作品在歌剧体裁中最完美的体现。
2013年,在威尔第两百年诞辰之际,国家大剧院制作推出了这部大师最成熟最完整的代表作,以纪念“歌剧之王”对世界歌剧所做的杰出贡献。执导歌剧版《奥赛罗》的国际著名导演强卡洛·德·莫纳科与这部作品有着深厚渊源,他领衔“黄金制作团队”,以精美恢弘的舞台效果、独具匠心的戏剧构思忠实地再现了莎翁名著的精髓。大剧院版《奥赛罗》于2013年4月11日首演面世,中国著名指挥家吕嘉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及一众国内外一线歌唱家的高水平表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与喝彩,演出大获成功。著名导演左青称赞其“文学原著的力量加上大气给劲的舞美设计,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享誉国际的作曲家郭文景评价其“很好的把握了戏剧性和抒情性,音乐上亦张亦弛,独唱、合唱和情节紧密交织,浑然一体”。
适逢2024-2025“中俄文化年”,本次歌剧《奥赛罗》复排匠心独运,将由国家大剧院与马林斯基剧院联合呈现,于10月25日、26日在北京艺术中心歌剧院连演两场。著名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将率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及马林斯基剧院四位主演,携手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及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金郑建、关致京、扣京等共同完成此版《奥赛罗》的制作与演出。中俄两国艺术家的联袂合作,必将成为中俄文化深度交流合作的重要成果,为两国人文交往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指 挥:瓦莱里·捷杰耶夫
导 演:强卡洛·德·莫纳科
舞美设计:威廉姆·奥兰迪
服装设计:海苏斯·路易兹
灯光设计:韦尼乔·凯利
多媒体设计:塞尔乔·梅塔里
合唱指挥:萨尔瓦托雷·卡普托
角色演员信息
奥赛罗(男高音):霍万涅斯·艾瓦江
苔丝黛蒙娜(女高音):阿尔宾娜·沙吉穆拉托娃、伊琳娜·丘里洛娃
亚戈(男中音):阿伦巴特尔·钢巴特尔
卡西奥(男高音):金郑建●
洛多维科(男低音):关致京●
罗德里格(男高音):扣京●
爱米莉亚(次女高音):王璟
蒙塔诺(男低音):梅杰
传令官(男低音):陈健▲
(注:●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员)
*以上内容(包括演出时间、阵容、节目及演出票价等)可能变更,以最终演出为准,仅供参考。
剧情介绍:
十五世纪晚期,威尼斯摩尔人将军奥赛罗与土耳其人作战取得胜利,在人们的欢呼中归来。奥赛罗任命卡西奥为副将,阴险的旗官亚戈因没有得到提拔而心怀嫉妒,决意用奸计谋害奥赛罗与卡西奥来报复。他在庆祝胜利的酒宴上用激将法灌醉了卡西奥,挑起了一场械斗,导致奥赛罗解除了卡西奥的职务。亚戈没有满足,他又鼓动卡西奥请求奥赛罗的妻子苔丝黛蒙娜为其说情,并利用苔丝黛蒙娜不小心遗落的一方手帕做伪证,揭发她与卡西奥之间所谓“奸情”。随后他又制造种种假象,致使奥赛罗陷入圈套,深信妻子对自己不忠,直至丧失理性,亲手杀死了无辜的苔丝黛蒙娜。亚戈的妻子爱米莉亚挺身揭发了她丈夫的阴谋,奥赛罗这才大梦初醒,痛悔不已,最后在死去的爱妻身边拔刀自杀,结束了英雄的一生。
主创:
瓦莱里·捷杰耶夫指挥
马林斯基剧院艺术总监
瓦莱里·捷杰耶夫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这位指挥大师是圣彼得堡指挥流派的杰出代表,师出传奇指挥大师伊利亚·穆辛。捷杰耶夫早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求学时,就摘得世界超一流的卡拉扬指挥大赛与莫斯科全苏联指挥大赛的桂冠,并被邀请加入基洛夫(现为马林斯基)剧院担任助理指挥。1978年1月12日首次以指挥身份演奏了普罗科菲耶夫歌剧《战争与和平》。1988年他成为该剧院歌剧团的艺术总监,并自1996年起担任剧院的院长及艺术总监。
捷杰耶夫掌舵后,开始创办作曲家周年纪念的重大专题音乐节,并逐渐形成传统。1989年他成功举办了纪念穆索尔斯基150周年音乐节,1990年柴科夫斯150周年音乐节,1991年普罗科菲耶夫100周年音乐节,1994年科萨科夫150周年音乐节。这些音乐节不仅演奏过那些脍炙人口的曲目,还将一些不为人知的佳作搬上舞台。到21世纪,捷杰耶夫延续传统继续举办纪念音乐节。2006年,肖斯塔科维奇100周年音乐节;2015年举办了柴科夫斯基175周年音乐节,2016年第三次举办普罗科菲耶夫纪念音乐节,2019年纪念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辰175周年,2022年纪念罗迪恩·谢德林诞辰90周年。
在捷杰耶夫的不懈努力之下,马林斯基剧院让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重获生机。1997年,沉寂了80年的歌剧《帕西法尔》重回舞台,1991年《罗恩格林》复排,2003年大型四部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全部上演。这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指环”四部歌剧首次完整在俄罗斯上演,并且是俄罗斯首部以德文原版上演的歌剧。这四部歌剧不仅在俄罗斯广受赞誉,在美国、韩国、日本、英国、西班牙等地都大获成功。此外,剧院的保留剧目还有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与《漂泊的荷兰人》。
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捷杰耶夫的带领下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歌剧和芭蕾舞作品,乐团还广泛演奏贝多芬、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马勒、西贝柳斯、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以及柏辽兹、布鲁克纳、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理查德·施特劳斯、斯克里亚宾、拉赫马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弥赛亚、杜蒂留斯、乌斯特沃尔斯卡娅、谢德林、坎切利等许多伟大作曲家的交响作品。
马林斯基剧院在捷杰耶夫带领下逐渐成为重要剧目和音乐会主办地。2006年马林斯基音乐厅开幕,2013年新马林斯基剧院开幕,2016年1月起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马林斯基滨海分院也正式开幕。在捷杰耶夫的主持下,剧院还拓展了其他业务,例如传媒与唱片录制。2009年创立的马林斯基唱片厂牌的作品都在该音乐厅进行录制。至今,马林斯基唱片厂牌已发行超过30张大碟,获得媒体与公众的盛赞。
除了多年以来密集活跃的国际活动,捷杰耶夫同时专注于在俄罗斯国内特别是马林斯基剧院的工作。1991年捷杰耶夫在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首次上演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都诺夫》,1993年在考文特花园皇家剧院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叶甫盖尼·奥涅金》,1994年登上大都会与普拉西多·多明戈合作了威尔第的《奥赛罗》。1997年,世界和平交响乐团创始人乔治·索尔第去世后,捷杰耶夫开始率领该乐团演出。此外他还同柏林爱乐乐团、巴黎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纽约爱乐、洛杉矶爱乐、芝加哥交响、克利夫兰管弦、旧金山交响、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交响乐团等诸多声明显赫的交响乐团有着紧密的合作。1995年到2008年,捷杰耶夫担任鹿特丹爱乐乐团首席指挥,随后担任乐团荣誉指挥。2007年到2015年期间,他担任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从2015年到2022年,这位大师领导慕尼黑爱乐乐团,从2018年到2022年领导韦尔比耶音乐节管弦乐团。
捷杰耶夫创办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国际艺术节和音乐节,包括一年一度的“白夜之星”音乐节(1993),2009年被列入世界十大音乐节之一;莫斯科复活节音乐节(2002)、芬兰米凯利音乐节、荷兰鹿特丹音乐节和慕尼黑的360度音乐节。2011年起他开始担任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组委会主席。捷杰耶夫十分注重与年轻音乐家合作。在全俄罗斯合唱协会的基础上,捷杰耶夫又创立了俄罗斯儿童合唱团。该合唱团在新马林斯基剧院首次亮相后,便在莫斯科大剧院以及在索契举办的第二十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盛大的闭幕仪式上演出。从2013年到2022年,他执棒了美国国家青年交响乐团,并与德国石荷州音乐节、瑞士韦尔比耶音乐节以及札幌太平洋音乐节等各大音乐节青年乐团定期合作。2015年起马林斯基剧院开办了以儿童以及青年乐团为主的 “NEXT”艺术节。
瓦莱里·捷杰耶夫的音乐造诣和公众影响力为他赢得了很多奖项与头衔。他曾先后三次获得俄罗斯国家奖(1993、1998、2015);1996年荣获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头衔;2013年获得俄罗斯“劳动英雄”称号;2003年与2008年荣获“祖国功勋”勋章。2016年荣获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2017年荣获俄罗斯国防部文化艺术奖等。除此之外还获得了亚美尼亚、保加利亚、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法国和日本的国家级奖项。
强卡洛·德·莫纳科导演
强卡洛·德·莫纳科是著名男高音马里奥·德·莫纳科之子。
1964年,他在意大利的锡拉库萨市导演了《参孙与达莉拉》(由马里奥·德·莫纳科担纲主演),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出任舞台导演。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德国,先后担任了维兰德·瓦格纳、冈瑟·仁纳特以及沃尔特·费尔森斯坦等人的助理。之后,从1970年到1973年,他在乌尔姆担任首席导演。在这里,他上演了大概15个剧目。1986到1988年,他担任意大利马切拉塔歌剧节的总经理;1992到1995年,他出任波恩歌剧院的总经理;1997年到2001年,他担任法国尼斯歌剧院的总导演。
在强卡洛·德·莫纳科担任总导演期间,他的人气直线飙升,成为同时代舞台导演中最重要、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他在世界各大城市的知名剧院都上演过剧目,并与歌剧界最显赫的指挥家和舞美设计师都合作过。值得一提的是,他能够流利地使用五种语言,掌握的歌剧剧目超过100个,并且全部能够用这些歌剧的原始语言进行演绎。
1991年,他受邀到大都会歌剧院导演《西部女郎》。之后,他又在大会歌剧院导演了《斯第费利奥》、《蝴蝶夫人》、《西蒙·波卡捏拉》以及《命运之力》,并因此获得了美国威尔第研究学院颁发的荣誉勋章。这些在大都会歌剧院上演的剧目后来都被拍成了电影在全世界各地播放。此外他还获得过无数的奖项。2009年他开始担任特内里费歌剧节的艺术总监。
威廉姆·奥兰迪舞美设计
曾担任国家大剧院多部作品的舞美设计师,包括《托斯卡》(2011版),《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奥赛罗》《乡村骑士》《丑角》《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
威廉姆·奥兰迪毕业于米兰美术学院,曾为多部歌剧设计舞美和服装,其中包括阿尔贝托·法西尼于那不勒斯圣卡洛歌剧院导演的《游吟诗人》、洛伦佐·马利亚尼于帕尔马歌剧院执导的《唐·卡洛斯》和《唐璜》,以及其它许多轻歌剧作品。
此外,他还为阿尔贝托·法西尼导演的作品担任舞美和服装设计:如帕拉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东京新国立剧场的《游吟诗人》和《维特》,都灵皇家歌剧院的《诺玛》。
1997年,他开始与吉尔伯特·德弗洛展开定期合作,日内瓦大剧院上演的利贝曼的《森林》标志着他们合作的开始。此后相继合作了《阿伊达》《波佩阿的加冕》《卡门》等多部歌剧并于2005-06演出季为巴士底歌剧院打造了新版《三个橙子的爱情》。
2002-03两季中,他为苏黎世歌剧院上演的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马斯奈的《泰瑞莎》、威尔第的《弄臣》和蓬基耶利的《歌女乔孔达》以及2006年维罗纳露天剧场上演的《乡村骑士》和《丑角》进行了设计。
他最近的作品包括洛伦佐·马利亚尼导演的布里顿的《旋螺丝》、萨翁林纳音乐节上演的《梅菲斯托》、巴塞罗那利赛欧大剧院演出的威尔第《游吟诗人》,并与弗朗哥·里帕·迪梅亚纳导演合作了帕勒莫马西莫歌剧院的《阿依达》。
海苏斯·路易兹服装设计
曾在国家大剧院版歌剧《托斯卡》《漂泊的荷兰人》中担任服装造型设计。
海苏斯·路易兹生于西班牙科尔多瓦市,持有马德里孔普卢顿大学的艺术史学位、马德里巴伦西亚科技大学的设计学位以及皇家音乐学院音乐作曲学位。在获得有着全国第一大赛之称的“奥维耶多城”舞台设计奖之后,他加入了在香港艺术节上演的莫扎特歌剧《魔笛》的创作组,担任舞台设计和服装设计,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他对各种舞台艺术均有研究:戏剧、芭蕾、弗拉门戈、歌剧、音乐剧、电影等等。他对歌剧最是情有独钟,已经参加过50多部歌剧的创作。
他参加过许多知名剧院和重大音乐节的创作:马德里皇家剧院、巴塞罗那利塞奥大剧院、巴黎夏特勒剧院、佛罗伦萨五月花剧院、毕尔巴鄂尤斯卡尔杜那宫、伦敦萨德尔斯韦尔斯、巴伦西亚的索菲亚王妃艺术宫等等。他近期参加的项目包括:萨韦里奥·梅尔卡丹特的歌剧《I Due Figaro》,该剧将在萨尔茨堡音乐节及皇家歌剧院里上演,由里卡尔多·穆蒂指挥;以及在马萨达音乐节上与强卡洛·德·莫纳科大师合作的《参孙与达莉拉》。
韦尼乔·凯利灯光设计
曾担任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托斯卡》《费加罗的婚礼》《漂泊的荷兰人》《假面舞会》《罗恩格林》《奥赛罗》《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游吟诗人》《乡村骑士》《丑角》《阿依达》《西蒙·波卡涅拉》《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及原创歌剧《冰山上的来客》的灯光设计。
韦尼乔·凯利于1974年至1979年受聘于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1979年至1989年加入米兰比克剧院;从1989年起,他与萨尔兹堡音乐节、香榭丽舍剧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威尼斯凤凰歌剧院、阿姆斯特丹歌剧院、罗马歌剧院、马德里皇家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等著名剧院开始合作。此外,他还在米兰新美术学院和斯卡拉职业学校教授剧场灯光设计。
塞尔乔·梅塔里多媒体设计
1986年创建了Ideogamma公司,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现在Ideogamma已经成为虚拟视觉设计行业的引领级成员。
他的创意来自于对艺术源源不断的追求和动力,创作成果不仅仅拘泥于技术层面的完美实施,更获得了与之经常合作艺术大家们的肯定,如乌戈·德·安纳、强卡洛·德·莫纳科、丹特·费雷蒂、达里奥·福弗里杰利奥、林赛·肯普、威廉姆·奥兰迪、玛格丽特·帕里、皮埃尔·阿里、詹尼·夸兰塔、卢卡·隆科尼、彼得·斯坦、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等。
在他三十年成功的职业生涯中,塞尔乔·梅塔里的创作足迹遍布世界一流的演出场所,作品达450余部。塞尔乔·梅塔里与国家大剧院合作创作了包括《漂泊的荷兰人》《假面舞会》《罗恩格林》《奥赛罗》《纳布科》《游吟诗人》《诺尔玛》《威廉·退尔》《冰山上的来客》《阿依达》《西蒙·波卡涅拉》《参孙与达丽拉》《水仙女》《麦克白》《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等在内的多部艺术作品。
萨尔瓦托雷·卡普托合唱指挥
意大利著名合唱指挥。多次担任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合唱指挥,包括1999年于佛罗伦萨、2005年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及2011年于那不勒斯与内罗·桑提的合作。
2000年3月至2004年12月期间,曾在弗洛伦萨市立歌剧院担任约瑟·路易斯大师的助理,指导弗洛伦萨合唱团。2005年2月起,受提托·卡博比安寇大师邀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科隆大剧院担任合唱指挥,成为继图里欧·博尼、罗马诺·甘朵菲和维多里欧·斯库里之后,第四任担任此要职的意大利指挥家。2007至2009年间,卡普托在科隆大剧院艺术学院担任歌剧剧目教授。
2009年9月,受詹尼·坦古奇大师和凯撒·玛卓尼大师的邀请,于那不勒斯的圣·卡洛剧院担任合唱指挥。期间,卡普托带领圣·卡洛剧院合唱团演绎了包括威尔第的《强盗》《西西里晚祷》,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莱翁卡瓦洛的《丑角》,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以及格什温的《波吉与贝斯》等,均获得了业界和观众的好评。2014年8月,受智利圣地亚哥市立剧院的邀请,指导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合唱部分,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4年7月,赢得了由法国波尔多大剧院主办的国际公开赛,并受聘担任合唱指挥,与马克·明可夫斯基一同工作。
卡普托曾在世界各地工作过,包括阿根廷、加拿大、智利、中国、埃及、法国、日本、墨西哥、阿曼、俄罗斯、西班牙、美国和乌拉圭等。卡普托曾与众多享有盛誉的指挥家合作过,如:阿巴多、巴托勒迪、贝尼尼、波宁吉、康伦、郑明勋、盖尔梅蒂、路易索缇、路易西、梅塔、明可夫斯基、穆蒂、欧伦、小泽征尔、伦泽缇、桑缇、斯坦伯格和塔特。
演出团体: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驻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挥家吴灵芬担任指挥。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殿堂所属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合唱团秉承大剧院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被公认为是一支充满朝气及无限潜能的专业合唱团。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合唱团,他们积极参演了国家大剧院制作的中外歌剧《西施》《运河谣》《洪湖赤卫队》《冰山上的来客》《方志敏》《长征》《图兰朵》《卡门》《茶花女》《漂泊的荷兰人》《阿依达》等五十余部作品的演出,以及许多大型声乐作品及主题音乐会:包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第八交响曲》威尔第《安魂曲》《纪念黄自诞辰110周年音乐会》,歌剧音乐会《威廉·退尔》《唐·璜》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文艺晚会》《2016年杭州G20国际峰会文艺演出》《“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专场文艺演出》《奋斗吧中华儿女》《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等演出,艺术水准广获赞誉。已故指挥家洛林·马泽尔表示“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合唱团”;指挥家丹尼尔·欧伦排练后兴奋地表示“这是我见过的声音最棒的合唱团,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比很多欧洲的合唱团都要好”;指挥家安东尼奥·帕帕诺认为“这个合唱团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热情的合唱团,他们有着美妙的,和谐的声音,而且训练有素”;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说“能和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们合作,是我的荣幸”。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致力于成为艺术普及教育和中外文化的引领者,精心策划高水准的线上音乐会、公益演出和精彩纷呈的周末音乐会。成功到访欧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深受中外观众的喜爱。
新世纪的北京,充满着高雅艺术的繁荣气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年轻艺术家们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张力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中国的歌剧和合唱事业,不忘初心,踏歌前行!
马林斯基交响乐团
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是俄罗斯最古老的音乐演出团体之一。它的前身作为宫廷教堂乐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乐团非凡的卓越性被史上众多音乐巨匠如伯辽兹、瓦格纳、柴科夫斯基、马勒以及拉赫马尼诺夫无数次地印证。在国际顶级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超过三十年的掌舵之下,乐团的演出曲目得到迅速拓展,并在世界众多赫赫有名的音乐厅都曾留下了足迹。捷杰耶夫是圣彼得堡指挥流派的杰出代表,先后三次获得俄罗斯国家奖、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头衔、俄罗斯“劳动英雄”称号以及“祖国功勋”勋章。除了带领乐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马林斯基剧院也在捷杰耶夫带领下成为重要剧目、音乐会以及国际活动的主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