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华秋实:北疆沃野—内蒙古艺术学院专场演出
日期:2025-11-04
场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价格:80,120,160,200
场次:
票档:
数量:
合计:
2025春华秋实:北疆沃野—内蒙古艺术学院专场演出
时间:2025.11.04 周二 19:30
场馆:北京市 |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票价:80/120/160/200
微信订票:18515362586
电话订票:010-66552100,010-66552258
 
 
 
 
演出介绍

 

演出介绍

  本场音乐会以“传承民族瑰宝、讴歌时代精神”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蒙古族马精神”和“乌兰牧骑精神”为引领,集结内蒙古艺术学院优秀师生代表以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安达组合,融合长调、呼麦、马头琴、潮尔道等传统音乐形式,《安代》《萨吾尔登》等民族舞蹈,集中展示学院在民族艺术教育、非遗活态传承与舞台创新方面的丰硕成果,呈现出一幅多元交融、情感浓烈的北疆文化图景。
  音乐会涵盖潮尔道合唱、马头琴协奏、民歌联唱、非遗乐舞、民族室内乐等多种艺术形态,不仅有潮尔道等传统艺术呈现,还有《吉祥内蒙古》《伊拉图第一马头琴协奏曲》等原创经典、《江格尔英雄赞》等现代编创作品,充分展现内蒙古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舞蹈传统。同时安达组合与青年乐团、安达班的合作,突显传统与现代对话、教学与舞台相长的特色。
  音乐会不仅致敬内蒙古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更以青春语态讴歌新时代,彰显内蒙古艺术学院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的不懈追求。

曲目

演唱《美好时光》              潮尔道歌曲 伊拉图 乐队编配
长调、呼麦与乐队《吉祥内蒙古》       额·那日苏 曲
马头琴协奏曲《伊拉图第一马头琴协奏曲》   伊拉图 曲
四胡与乐队《牧马青年》           吴云龙 赵双虎 曲 安格尔 乐队编配
歌曲联唱
 金色的圣山                阿拉善长调民歌 安格尔 乐队编配
 金翅鸟                  锡林郭勒长调民歌 安格尔 乐队编配
 山连山                  昭乌达短调民歌 安格尔 乐队编配
 鸿雁                   吕燕卫 填词 巴彦淖尔短调民歌 
 牧民歌唱共产党              伊·巴达荣贵 词 图力古尔 曲 安格尔 乐队编配
民族室内乐《听见科尔沁》          包乐尔 曲 乐队编配                         
非遗乐舞
 鲁日格勒                 达斡尔族传统舞蹈
 筷子舞                  鄂尔多斯传统舞蹈
 安代                   科尔沁传统舞蹈
 萨吾尔登                 土尔扈特传统舞蹈
马头琴四重奏《E小调马头琴四重奏》      伊拉图 曲
歌曲、乐队演奏
 风之马                  其乐格日 词 博·那日苏 曲 额·那日苏、安格尔 乐队编配
 搏克赞                  其乐格日 词 青格乐图 曲
歌曲、乐队演奏《幸福的牧马人》       澈·塔巴格道尔吉 词 格·却德勒扎布、安达组合 曲
                      额·那日苏、安格尔 乐队编配
歌曲、乐队演奏《金棘草》          布里亚特民歌 安达组合 曲 额·那日苏、乐队编配
歌曲、乐队演奏《良驹》           呼麦民歌
歌曲、乐队演奏《江格尔英雄赞》       叶尔克西、乌尼 曲
歌舞《赞歌》                胡松华 词曲 额·那日苏 乐队编配


*以上内容(包括演出时间、阵容、节目及演出票价等)可能变更,以最终演出为准,仅供参考。

演出团体

内蒙古艺术学院

  内蒙古艺术学院坐落于祖国北疆,是自治区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是我国北疆民族艺术的摇篮,在68年的办学历程中,培育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活跃于区内外的艺术领域。学校秉承“德高艺美,智圆行方”的校训,致力于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本次专场音乐会由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联袂呈现,集中展示北疆民族艺术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风采。
  非遗学院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内蒙古地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设马头琴、呼麦、长调等特色专业,以及民族音乐传承班、安达班等特色班级,推动民族艺术品牌化、专业化发展;音乐学院依托六十余年办学积淀,以民族音乐创演为特色,将学术研究与创作表演紧密结合一体化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音乐表演与创作人才;舞蹈学院以培养造就民族一流舞蹈艺术人才为目标,创演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荣获“文华大奖”的经典作品,彰显民族舞蹈教育的卓越成果。
  三院携手,充分展现学院在艺术教育、创新实践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凸显“教学—表演—创作—社会服务”一体化的育人特色,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积极贡献。